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
文章于 2023年6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用户删除
其他

宋万灵:多年父子成兄弟

赵原野 鹰眼观新 2023-06-21

来自新新默存。

防失联,加微信yygtya。

本号命悬一线,请关注新号鹰眼观大地!

我的二儿子宋石男,是在“五眼钟”山上出生的。那是一座风景清俊的小山,也是我任教的中学所在地。起名“石男”,谐音“实在难”也。
他从小的古怪精灵和奇思异想,对自由的执着,对美好的痴迷,也许就是这座“五眼钟”小山对他最珍贵的馈赠。
黄金童年十载后,我们举家搬迁之时,石男失踪了。当人们在山上竹林深处找到泪流满面的他时,一句“我舍不得这座山的官司草”,让人伤心无语。
石男读小学的第一天,是在吃点心和睡梦中渡过的。
头上只有几根茸毛,被同学嘲笑,答曰“科学家的脑壳”;身上穿姐姐花衣服,被伙伴讥讽,自诩“艰苦朴素”。上课打混,装怪,接嘴,睡觉,作业鬼画桃符,成了全校闻名的“调皮蛋”。
他唯一爱好是读背古诗,懵懵懂懂读完小学,要升初中了,考场与我家只有一墙之隔;头堂考试进场铃声响了半天,他还赖在床上。吼他起来,慢吞吞说:“天塌不下来。
初中三年,除了约几个男女同学到家嬉闹之外,也还平安无事。只是有一天,我们扯开他的床单,下面铺满了港台剑侠小说,还有一张书单,凡是看过的书名都划上了道道。我们把书装了几大包,陪他一起还给了租书铺。
可是一上高中,他便“旧病复发”。上课看课外书,肆无忌惮怼老师;站办公室成为日常“功课”,写检查阴里怪气、反唇相讥。
有段时间,他一放学回家,就钻进他的小屋(也是我的书房)。原以为他在为高考发奋,殊不知大读特读的是书架上的古典文学,然后将它们囫囵吞枣、生搬硬套写进“检查”之中。
又自号“四一公子”,为男女同学代写文言情书,收获同学赞誉,满足自己虚荣,把学校搅得乌烟瘴气。
转眼到了高三,老师串讲《孔雀东南飞》,不小心将“渠会永无缘”中的“渠”误解为渠水。他跳起来,旁征博引、侃侃而谈,老师认错解释,他却不依不饶。
哥儿们起哄“大快人心事”。我以“尊师重道”责之,他却用“吾爱吾师,吾犹爱真理”作答。盛怒之下,我抓起他的头发,将他头撞向玻璃窗。
20多年后,石男的《与父亲为敌》一文,将我打骂他的事写得绘声绘色,以致我的学生看过此文之后,笑着对我说:“想不到弱不禁风的宋老师,还是武林高手”,我只有苦笑。
高考分数揭晓那天,几个要好的同学齐聚我家,他们高考模拟考试成绩都不如石男,结果大出意外,个个分数都在600分以上,而他只有580多分。
场面顿显尴尬,众人知趣告辞。石男上床昏睡,每日足不出户。忽一日,传来被第二志愿西南交通大学录取的消息,他从床上一跃而起,出去逢人便说,虽然没考好,但还走好了。
石男报考的专业为“国际贸易”,90年代神州大地人人下海经商,全国高校不分文理大办经贸专业。
可怜以理工见长的西南交通大学,教师不通“国际”,讲义照抄“贸易”,授课者经常照本宣科,听讲者不知所云。
专业无所学,江湖自可乐。
后来,听说石男耍女朋友了,初见时大多你侬我侬,转眼间就流水落花。毕业了,考研究生不背政治,名落孙山。求职四处碰壁,狼狈回家,自言“无面目见江东父老”,又回成都,临行前大吼三声“闯社会去也!”
回到成都不久,听说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班女生,正在帮助他再次考研。而这个湖南妹子,是一个妥妥学霸。大凡考试,都是一考而过,而且名列前茅。硕士毕业,即在四川大学任教,又读博士。随后即去哈佛大学做访问学人,娴熟的英语,让美方人士皆以为她是在美出生的华裔学者。
而宋石男,不知何德何能,蒙上天眷顾,娶了德才兼优的贤惠媳妇。这不仅是他大学四年的最大收获,也是他人生一大幸事。
不久,四川日报集团《新经济时报》招聘编辑、记者,笔试轻松过关,面试引经据典、高谈阔论,得到川报领导赏识,立即录取。
在《新经济时报》遇到启蒙老师、报人鲁勇,为前辈“莫谓书生多议论,头颅掷处血斑斑”风骨熏染。
后进入《四川日报》专题部。其时,主政者提倡不折腾,大兴和谐、宽容之风。石男在这种氛围中,如鱼得水、意气风发,几乎每天都有他的文章见报。
直到有一天,他采写的《高考尖子转校,充满铜臭味道》一文见报,立即掀起滔天巨浪。涉事地区状告宋石男捏造事实,污蔑改革开放。
省里有关部门和川报组成联合调查组处理此事。石男也被川报领导训诫,一时惊涛拍岸,黑云压城。
不久,当地主政者东窗事发,真相大白。石男愤而辞职,飞到大洋彼岸,去看哈佛的妻子。
在此期间,他将哈佛“燕京图书馆”内书籍几乎浏览一遍(四一按:只是目录学意义上的浏览一过),又时常参加哈佛的各种学术活动,开阔眼界,自由思想,获益匪浅。
回国发狠,顺利考研,又读博士。被西南民族大学聘为讲师。靠自己的博闻强记和鲜明个性,很快便赢得莘莘学子的心,他也很喜欢这个“集天下英才而育之”的工作。

可是,2018年4月26日,石男突然在微博上发启事,义无反顾地从西南民大辞职,其中说:
“今日我递交辞呈,缘起是人事处屡次催促我上缴私人护照……断难从命,故而提出辞职。但我辞职的深层原因,自不在此。我向来看重价值,所做之事是否有价值,于他人或无关痛痒,于我则刻骨铭心。”
几年后,我在公众号上读到石男的学生、美丽的彝族少女阿西阿呷的文章,她说,石男“辞职的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”,“那间教室内外十分热闹,座位、过道乃至墙角都挤满了人。宋老师进来的刹那,教室里响起空前的掌声”。
她深情地转述了老师的话,“用竖琴唤醒人们善良的感情,在残酷的年代,为倒下者呼吁同情”。她说,“这句话曾经极大地鼓励我,而今天仍旧让我泪流”。
石男在本世纪之初的十几年中,写了不少博文和文章,有一定影响。
我的一个学生,痴迷于他的文章,曾当面为我背诵了宋石男写的“五眼钟山”大黄葛树的文章。
他那天马行空的结构,光怪陆离的句子,将信手收藏于内心的绵延思想,巧妙化为穿云横空的耀眼词语的能力,让整篇文字犹如有一双玄妙的手,一种勾魂的力,紧扣人心。
在这个日渐荒芜与虚伪的尘世,尚有一丝真情沁骨入心,这是一种何其难得的感动和幸福啊!
那些年,石男出版了《伟大的旁观者:李普曼传》、《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》和《十三亿种活法》几本书,不知为什么,我从书名便生出一种不祥之感。
果然,后来他的另两本书《十三亿种想法》、《乐山往事》便无疾而终。
好不容易搞了个“石无忌惮”的音频,很快便寿终正寝。又战战兢兢地创办了《默存》公众号平台。据说为自己定了“默默生存,稳步前行,不可冒进,保全第一”的原则
勉力拼凑了一个“新默存”,更加式微。看来大文豪钱锺书的字号“默存”,也不能保佑他的平安。
让我感到欣慰的是,即使在“霜剑风刀”之中,石男仍能坚持不停地购书读书。现在坐拥数万册书城,潜心领略“读书有味身忘老”的美妙意境。
我和石男是父子。作为父亲,自己因袭着尘世的重担,也无能力“肩住了黑暗的闸门,放子女到光明的地方去。”
鲁迅说,父亲对子女并非恩典,亦无功劳,只是尽了生命延续之力。听过名为《父亲》的歌,惭愧自己不能成为儿子“登天的梯”,也不是儿子“拉车的牛”。
父子的生命在血脉中的某种形式延续,是一种爱的陪伴与共存。父子生而平等,所以昔人云“多年父子成兄弟”——诚哉所言!
抗战时丰子恺流落到五通桥,留下一幅大树被伐的画,题诗曰:“大树被砍伐,生机并不息。春来怒抽条,气象何蓬勃”。
哲学家熊十力时常对弟子说,“为学不易,为人更难”。世人皆知鲁迅是斗士,但他不赞成赤膊上阵,提倡“壕堑战”。这是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可贵的,不可虚掷。对此,古人早有言曰,“君子不列于危墙之下”。
父子兄弟,兄弟父子,结缘今生,如此而已。

鹰眼观新,看历史故事

防失联,加微信yyguanx。

往期精彩:

旮旮旯旯新闻酷评(6.18)
忆父亲
我难忘的七十年代!
连珍!终于找到了你
一个死刑犯和他的妹妹
母亲节,一组“忆母亲”
我是一名老知青7-12•高中与插队
“斗私批修”一闪念
艰难的一生47•打虎亲兄弟
艰难的一生61•带孩子之难
文革时期的批斗照片和报刊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